石晓冬:不忘初心、保持耐心、富有匠心,愿我们与新时代的规划工作一道成长
精彩导读
第六届“城垣杯•规划决策支持模型设计大赛”的选手纷纷就位。大赛吸引了国内外数百位实力选手,选手们正摩拳擦掌,即将上演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本期由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石晓冬院长和我们聊聊城垣杯大赛发展历程、大赛主题理解及新技术助力规划院发挥智库作用等话题。
石晓冬院长简介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党组成员、总规划师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首都区域空间规划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专访石晓冬院长,聊聊:
“城垣杯”大赛的变化历程是怎样的?
今年大赛的两个主题如何理解?
新技术如何助力规划院发挥智库作用?
......
石院长如何解答这些问题?更多精彩观点,尽在完整版视频。
部分精彩剧透
一
大赛的变化历程
从2017年城垣杯首次开赛到现在已有6年时间。这段时间内,在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背景下,我们经历了规划持续转型的过程。大赛在6年的时间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石晓冬:总而言之是初心不变。
大赛从最初以城乡规划为主,覆盖面相对较窄,到现在随着生态和城市发展建设的紧密融合,增加了区域发展战略、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城市感知、城市更新等相关议题,并且随着计算水平不断提高,人工智能模型技术也在大赛中提出并鼓励开展。比如2020年第四届大赛设置了以技术方法为导向的模型系列,而现在改为了以解决城市问题为引导的系列专题,特别增加了城市卫生健康专题,引发了对于如何支持健康城市建设的思考。2021年大赛主题设置更加开放,如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土空间格局、高质量发展下的城市综合治理,这为大赛提供了新视野、新格局、新应用场景以及新的创新策源地。
随着以往几届大赛的成功举办及其知名度不断提高,更多单位参与到大赛的组织筹划工作中,尤其去年以吴志强院士为首的世界规划教育组织加入,并且引入百度地图慧眼、中国联通智慧足迹等著名企业提供开源数据,为大赛提供国家尺度、城市尺度的数据资源支撑,鼓励参赛者利用多元数据提升在城市及国土空间规划方面的应用。
二
大赛的两个主题方向
今年大赛设置了两个主题,“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土空间格局构建”及“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综合治理”,怎么理解这两个主题,当时为什么选择这两个主题呢?
石晓冬:到了新时代,全球、全人类层面的发展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持续发展等都对国土空间格局的安排及空间规划发挥的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时代意味着高质量的发展方式,即在生态文明的要求下永续发展、科学发展。在此背景下,规划也在转向多规合一,转向历史现状未来相统筹,转向运用多元综合的方式,从治理的视角推动规划的研究、编制和实施。
规划的方法手段也在不断调整,今年大赛主题与数字化技术应用相契合,用规划决策知识模型看现状、历史和未来,能更好地配置空间资源、综合表达人们的诉求,同时也能提供对未来的想象、模拟。用数字化的方式构建这些想象和模拟,可以比较、研判多种可能性,及时暴露一些问题,进而辅助选择较优化的方式去实现相应的目标。在今天,我们谈论的国土空间规划格局一定是多规合一、多要素叠加、远期近期相契合,同时考虑多方面的综合因素,汇聚城市区域发展运行的各个主体,凝聚共识与动力形成多元治理,集成行政、科技、市场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在这些过程中,数字化手段会发挥很好的作用,人机交互、情景模拟、在线数字化、数字孪生技术、平行城市愿景等都能将治理推向更科学、更综合的方向。
规划决策支持模型系统对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不同层级也会发挥重大的作用。无论国家尺度、区域尺度、城市群、都市圈、城市内部,亦或从县区级到最基层的街道乡镇,都是在不同尺度下嵌套的规划和实施。监测评价自然资源资产,以及调度自然资源更好地为发展建设和人居环境服务,也都需要在数字化基础上不断地推演实现,用规划模型的方式进行规划、预设、执行、后评价、修正,进而支撑决策以及加强对规划执行的把控。国土空间规划多尺度的特点也给数字化规划决策支持模型大赛提出了很好的命题。
此外,国土空间规划是综合的规划,各个专业、各类要素都在其中交会、交叉、交融。无论基础设施、自然生态要素还是产业、发展、居住所要求的人工要素均汇集在其中,需要用数字化的方式把它们再现、综合、碰撞,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数据的特点、规划及实施的特点等给规划决策支持模型大赛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
所以我认为大赛聚焦于这两个主题契合了未来发展的方向,也能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在其中的作用。因为规划是基于长远、远见考虑各种可能性,预判各种问题,然后针对出现的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用相应的综合、多元的手段去解决。这也就是规划治理在国土空间规划格局当中所能够发挥的作用。
三
新技术助力规划院发挥智库作用
您一直讲我们做的北京规划不仅是北京的规划,更是首都的规划。请您从北规院日常工作或业务组织的角度来谈一谈,怎么样利用新技术来发挥北规院在国土空间规划以及实施评估方面的“智库”作用?
石晓冬:北京规划院定位是为首都规划和北京国土空间规划进行研究、编制、维护和评估的规划机构,其既有规划设计的职能,更有为首都规划的长远发展进行决策支撑的职能。
基于这样的定位,北规院在2020年和2021年,先后联合国内多个头部科技企业组成了“规划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和“数字孪生城市创新实验室”。以这些实验室的建立运行为契机,大家共同做研究,共同发挥决策支持的作用。在技术业务方面服务了如城市体检、总体规划评估、地下空间研究、城市违法建设拆除等工作,通过地理信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工作进展;其次,开展构建城市计算、平行城市等核心技术体系的谋划和推进,面向智慧规划的要求做出长期方案并不断推动实施。结合首都中长期城市规划战略,聚焦首都特性,站在超大城市区域治理的高度,预先推演城市多尺度、长时序发展场景,为首都中长期规划战略提前谋划。
院里为相关科技团队建设、组织以及科技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环境及条件,鼓励科研课题组织申报等。我院参与并承担了如《城市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及示范》、《智慧城市交通系统若干关键技术和数学理论算法》等科技部重点研发课题;我们也作为主要的承担单位申请并开展北京市的科技计划课题,如《首都城市安全的社会风险评估以及关键技术的研究示范应用》,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
对参赛团队的期许
第六届城垣杯大赛正在进行当中,您作为规划界的前辈,对参赛团队有哪些建议或期许?
石晓冬:大胆提问,大胆求证。城垣杯大赛是一个基于远见、预想的实验平台,需要放下包袱,多个角度构思,涉及城市区域发展的方方面面。我也特别期待选手们能够提出多个场景,多个假设,多种挑战。而且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通过科学的思考、关键技术的突破去解决,在这种科学问题的提出和求证过程中,大家会有特别大的获得感。也预祝本次大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采编:
胡腾云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数字技术规划中心工程师、数字科技学部秘书长刘郑伟 北京城垣数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友情提示:
竞赛提交成果的截止日期为北京时间2022年5月31日24:00,请各位选手按照规定格式尽快提交成果,提交邮箱为chengyuancup@city-if.com,邮件标题为“报名编号-议题名称-作品名称”,如“A123-空间发展战略与城市治理策略-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END.
版权归原作者 I 如有侵权 I 请联系删除
城市决策
ID:city-ds
欢迎关注!
往期回顾: